2025
七月
14
【天主教教会史】|朝圣之途第八十四集:中古全盛时期的教会生活(十)圣殿艺术(1)、十二、三世纪教会外的活动(一)
各位听众朋友,你好!
上个星期《朝圣之途》节目的末了,我跟您谈到了中古时代的教会相继建造了许多雄伟而富丽堂皇的教堂。今天节目的一开始,我愿意再为您做一些补充。
根据史料的显示,公元1050年到1350年左右的三个世纪当中,欧洲的各个公教国家里,建筑业非常的发达。许多著名的建筑师,他们的精力几乎全都消耗在建造天主的圣堂上了。在建筑圣堂的量和质上,各大外城相互竞争。还有的竟然是把原有的圣堂给拆了,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不过是为了要再另外造一座更美丽,更与天主的尊贵可以相称的圣堂。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还真不知道以当时仅有的几万人的小城,竟然能够建造出那么庄严和谐的巨大工程。
一直到今天这些个教堂仍然傲视于世界。而在欧洲各城建筑主教座堂的现象实在是历史上的奇观,而且也直到现在仍然是令人费解的。我们今天建筑港口、飞机场、大工厂、摩天大楼,而中古世纪的教友却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建造象征天堂的圣堂更为迫切需要的了。中古的教友们认为,圣堂是教友们表现信德的场所。当然不可以拿来和埃及的金字塔相比,因为埃及的金字塔是帝王们利用千千万万的奴隶和罪犯,被迫在鞭打、拷打之下才建造而成的;也不可以拿来跟北京的乾清皇宫、紫禁城相比,因为乾清皇宫、紫禁城是历代的帝王们倾全国的财力和人力而造成的;而中古世纪在欧洲所建造的圣堂,乃是信友们向天主表现信德与爱德的工程,出于信友们的自动自发。工程师贡献了自己的天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也有的是无论贫富,都一齐骈手之足,去亲自动手参加工作。
曾经有一位当代的历史学家记述下来当时的情形。他这么写着:“我曾经看到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平常总以自己的出身和财富而自豪,习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而现在却赶着大车去载运石块、木料、石灰和一切用来建造圣堂的材料。有时候车子载运过了量,连牲口也拉不动大车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的教友不分男女共同出力,有推的,有拉的。他们怀着敬畏而严肃的心情,默默地工作。到达建堂地点的时候,还听得见有人认错、祈祷以及求天主宽恕罪过的声音。神父们也费心的劝勉所有的教友,要和睦相处,要消除仇恨,摆脱相互之间的敌视,连债务也一概不追究了。彼此在精神上团结一致来完成建造天主的圣堂。”
早期的圣堂,屋顶都是以木架来支撑,没有办法长期久存。十一世纪时的建筑工程师发明了一连串的穹窿,或者是以半圆的土拱来做屋顶,可免因为失火、虫蛀而被毁。不过这种形式的屋顶重量非常的大,必须要配以坚厚的墙壁才能够支撑得住,窗户也不能够开得太大,墙壁上有装饰上彩绘的图像,这种形式的圣堂被称为罗马式圣堂。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雕刻与建筑的完美配合。
到了十二、十三世纪的时候,建筑工程师发明了建造尖拱的方法。教堂的屋顶、钟楼的尖顶,有的高到40多公尺以上。那么它的重点就不放在墙壁上喽,而延伸到了石柱和拱壁上。这么一来,墙壁已经不要太厚了,而且还可以把窗户加大,并且可以在窗户上镶嵌彩色玻璃。并且用铅所做成的网状窗棱加以固定,而所镶嵌的图案呢?都是新旧约的故事,以及在教会内所使用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图形,然后再经过光线的照射,就显得真是美丽而夺目。每当人们进入这一类型的教堂,一看到那高向天际的排柱,就会觉得心旷神怡,整个人都被吸引到心领神会,与天主紧密契合的境界。外面的那些高入天际的尖塔更使人举心向上,也更增加了人类对于至高的天主崇敬之情。这种形式已经不同于十一世纪的罗马式建筑了,我们称它为歌德式的建筑。
现今的建筑和艺术界也都公认,中古世纪所留下来的伟大圣殿是世界上建筑和艺术的不朽杰作。天主的圣殿,也是世人的家,是教友们围绕在主教、神父的四周举行祭天谢恩的场所。每一座圣殿,也可以说是当时所有知识的总和。当时西方世界所有绘画在墙上或镶嵌在窗上的圣像及名画以及雕刻的艺术杰作,几乎都展现在这些有名的圣殿中了。中古时代的艺术家们遵循神学家的指导,借着建筑、绘画、雕塑,向世人表现出他们无言的宣讲。
他们画出了一幅幅的圣经故事,天主教的宇宙观。当代的教会称圣殿是贫穷人的圣经,还说的对极了呢。淳朴、贫苦、不识字的一般信友都能够用双眼来学习,来观看,他们因为信德而懂得道理。他们在教堂的壁画上看到原祖的被造和堕落,新旧约的故事,耶稣的生平事迹,圣母玛利亚的事迹,历代圣人圣女殉道的事迹,以及耶稣所宣讲的许多比喻。这种艺术家们所表达的无言的宣讲,的确在当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激发了世人对天主的信仰,钦崇,以及在道德理论上的教化功能。
接下来我将开始另外一个新的单元,要为朋友们介绍的是十一至十三世纪教会对外的活动,欢迎您继续收听。信仰是中古世纪思想家的圭臬。圣堂的艺术杰作,是一般信友的信仰表现。除此之外呢,还有一种导源于信仰的思想,也就是从十一世纪末到十三世纪,西欧各国想要从回教徒的手中夺回圣地巴勒斯坦所组织的远征军。研究十字军东征,使人深深的意识到,现代世界和中古的精神已经是相距很远了。
虽然十字军时代比教难时期几乎是晚了1000年,对于教难时代的心理反而是容易揣摩。由于这个困难,我们在判断赞扬与贬斥十字军东征的时候,应当要非常的谨慎。在过去的许多学者常常把那个时代的各种进步的迹象都归功于十字军。近代的学者多数都保持了修正的看法。他们都认为十二世纪的文艺复兴有着多方面的蓬勃发展,十字军的运动不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比方说,过去的学者们认为,商业的复兴和都市生活的重视是十字军所造成的,而目前的学者们则认为,早在十字军运动之前,西方的商业和都市都早就已经出现,而十字军运动则是加速了商业和都市的发展。
我们可以把十字军的意义归纳为两点。第一点,它说明了中古世界的重心已经从东方移回到了西方,借着十字军的组织,西方对混乱而又衰老的东方采取了攻势。在这个时期,无论是拜占庭或是回教列国,已经深深的感觉到没有征服西方的可能。反过来说,倒是西方企图征服东方的可能性在提高,而且已经有部分的成功。第二点呢,西方之所以有这么样的活力,因素固然很多,而其中最最最重要的,则是罗马教会的中心重新负起了他领导西方世界的责任。
十字军,至少前3次的十字军被公认为原是一种宗教活动,是出于信友们的宗教热忱。因为耶路撒冷的圣墓以及巴勒斯坦的圣地:凡是耶稣降生、成长、生活过的地方和受难埋葬的地点,自古以来就是教友们朝圣敬礼的朝圣地点。他们不顾千辛万苦,甘心冒险前往圣地去朝圣。虽然自从阿拉伯回教徒征服了巴勒斯坦之后,前往朝圣的人仍然是络绎不绝。因为阿拉伯人对待教友仍然是相当的宽大。巴格达的回教领袖,他曾经在西元800年的时候承认过查理曼大帝是圣地教友的保护人。
一直到了十一世纪的初年,欧洲的朝圣者仍然能够去耶路撒冷朝拜耶稣受难之地和埋葬的圣墓。阿拉伯回教徒对于从西方来的朝圣者并没有给予多大的为难,但是到了十一世纪之后,情势就大为改变了。一个来自土耳其斯坦的游牧民族,在塞尔著伊本塔卡的率领之下,于1037年崛起于新疆一带的中亚西亚,向西发展,击败了阿拉伯人,进入回教帝国。不久就信了回教而成为狂热的回教徒。
1055年的时候,塞尔柱的孙子土格利尔贝格占领了巴格达和莫素,即刻进入亚美利亚和叙利亚,并且开始不断的侵扰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东部的边境,同时侵入小亚细亚。1071年之后,塞尔柱土耳其人几乎统治了整个的小亚细亚,并且在1078年占领了耶路撒冷。这些个土耳其人对待天主教友就不是友善的喽。对西方去圣地朝圣的教友更是百般的留难,千方百计的骚扰、劫掠甚至俘虏他们,还强迫他们做奴隶。逃回去的教友向西方报告了在圣地所遭遇到的困难,因此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激动。
当时的教宗额我略七世,在1074年就早有心要组织远征军去解救东方教友所受到的回教徒的压迫。但是因为对教会的改革,以及对皇帝的斗争,俗人授职的种种政治、宗教之间的问题而忙得精疲力竭,那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因而并没有能够把支援圣地派远征军的计划付诸实行,只有留待以后的教宗乌尔班二世去实现了。
教宗乌尔班二世上任之后,接受了东罗马的皇帝希亚乌斯的要求,给了军事上和经济上的支援,好能够对付塞尔柱土耳其人的不断威胁。其实早在西元1000年的时候,教宗希尔乌斯德二世在日耳曼皇帝额图三世的协助下,就有动员西方武力从阿拉伯人手中收复圣地的打算。但是不久之后,教宗跟皇帝两个人都先后去世而作罢了。
正式计划组织远征军的使教宗额我略七世。由于俗人授职的问题所造成的政改纠纷,使得他跟亨利四世之间缠斗不断。所以额我略七世的计划也就没有实现。到了教宗乌尔班二世的时候,政教之间正面的冲突已经暂时缓和下来了。同时亨利四世,他也忙于对付日耳曼国内孔拉德公爵的反叛,使得他无力兼顾意大利。正当西元1095年,教宗乌尔班二世在帕臣察和法国的克勒蒙两地先后召开教务会议,推动宗教改革的时候,东罗马的皇帝亚历希乌斯从君士坦丁堡派出的视臣也恰好到达了,向西方发出了紧急的呼吁,要求派军队前往援助共同对抗塞尔柱土耳其人。于是,教宗就决定要组织军队前往救援。
教宗乌尔班二世当时在克勒蒙教务会议上号召组织十字军东征的演讲全文已经不见了,但是仍然能够综合各方面所留下来的记载,了解到大致的内容。教宗首先赞扬了法兰克人的尚武精神,以及他们的祖先对教会曾经有过的贡献,再叙述东方的信友们在塞尔柱土耳其人的控制之下所遭遇到的种种痛苦,以及圣地耶路撒冷所受到的亵渎;接着,教宗呼吁西方的信友们一本兄弟之爱给予援助。西方人不应该浪费喜害于私人恩怨的比斗中,而应该将自己的精力用来对付土耳其人。此外,教宗也提到了俗世的现实动机,指出东方是一块蜜与奶的土地;参加十字军东征,正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教宗最后结论说,教友们,把你们的力量联合起来,去收复圣地。在天国,一定有不朽的赏报等待着你们。
教宗这篇动人的演说立刻获得了普遍的响应。雅代马主教和雷蒙伯爵率领在场的教士和贵族们振臂高呼着:“这是天主的圣意。”然后在各自的肩膀上佩戴上一个用红色的布缝制的十字架,以表示他们的奉献,这就是十字军名称的由来。同时,教宗又派遣宣道者到处去宣传。十字军这个在欧洲以及教会历史上的伟大运动就正式展开了。
各位听众朋友,今天《朝圣之途》节目我们就暂时先谈到这儿,下个星期同一时间我们空中再会,愿天主保佑您。
